有很多家長,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,帶著孩子來到了上海;也有很多滬漂,為了孩子的未來,選擇了堅守。
那么非滬藉的家庭,想讓孩子就讀上海的國際化學校,該怎么做呢?
關于家長們較關心的這個問題,小編幫家長們匯總了一下:
1. 外地中國籍學生,不能考的兩類上海國際化學校:
? 公立學校國際部(如:華師大二附中)? 純外籍國際學校(如:惠靈頓、德威)
2. 外地中國籍學生,可以考的兩類上海國際化學校:
? 民辦國際學校(如:星河灣、領科)? 中外合辦國際學校(如:七寶德懷特)
入學條件
條件一:國籍
上海的國際化學校類別:
外籍子女學校:只招收純外籍學生,不收中國籍學生的國際學校。公立學校國際部:通過中考成績作為錄取條件,大部分以滬籍學生為主。國際課程(中心):通常是隸屬于國內(nèi)教育機構(gòu),但有獨立的校園。私立學校:對于學生的戶籍沒有要求。
條件二:分數(shù)
私立學校則一般分為上海生源和非上海生源兩種。
若是上海生源那就直接參加上海市初中畢業(yè)統(tǒng)一學業(yè)考試即可,而分數(shù)達到市統(tǒng)一規(guī)定的高中“提前錄取”較低分數(shù)線即可。
而非上海生源的學生則沒有中考分數(shù)的限制,只需要參加該校自主招生的筆試和面試。
條件三:社保、暫住證
關于入讀國際化學校是否需要居住證,不同學段情況是不同的。
對于小學和初中的義務教育階段,家長需要居住證和社保,孩子也需要居住證,才可以在上海申請入讀民辦國際學校,這是必要條件,沒有居住證和社保學校也是無法辦理入學手續(xù)的。
對于高中的非義務教育階段,則不再限制戶籍,非滬籍學生的申請也無須提供居住證等條件,孩子通過學校的入學考試即可入讀。
TIPS:居住證的辦理需要至少半年社保,所以需要至少提前半年準備。同時,滿足居住證等條件,也可以在上海入讀公立學校,如果有在上海上學的規(guī)劃,社保和居住證務必要提前準備。(如果您想要咨詢關于國際化學校的信息,請撥打400-888-5281;或添加擇校小助手[ID:yuanboguoji114]為好友,進行一對一咨詢)
條件四:入學考試(筆試+面試)
自主招生的筆試和面試是大多數(shù)學校主要的入學條件,筆試考核的科目大部分為數(shù)學、英語和科學等,面談的內(nèi)容豐富、形式靈活,能多角度地對孩子們進行評測。
tips:國際化學校錄取除了“靠成績說話”,軟實力也是國際化學校非常看中的一點,學生的軟實力不僅代表其興趣和特長所在,還能看出他對未來規(guī)劃的格局大小。
學制與轉(zhuǎn)插班:
上海的小學學制是體制內(nèi)5年,初中4年;而外地很多小學是小學6年,初中3年。所以外地家長在學生6年級畢業(yè)后,想要來上海讀初中,其實這個時候已經(jīng)不屬于小升初,而是屬于6年級轉(zhuǎn)插班。
所以想要在上海讀初中的話,5年級就要準備上海的小升初活動。
上海的高中一般是三年,但國際高中的學制是不固定的,按照學制可以分為三種:三年制、三年半制、四年制。
轉(zhuǎn)插班其實很簡單,一般來講,有兩個時間節(jié)點,春季的話就是5、6月份,秋季的話是在12、1月份。
光學制這一點,就會有很多家長搞不清楚,可能原本覺得現(xiàn)在是初二,還不是很著急。但這個時候馬上就要面臨擇校和規(guī)劃了,而有些外地家長完全沒有這個意識,所以就會錯過規(guī)劃擇校的較佳時期。
此外,非滬籍學生想就讀國際化學校,一般分為兩種情況:一是放棄國內(nèi)學籍,只拿國外學籍;二是保留國內(nèi)學籍、雙學籍準備,即參加高考又打算出國。
很多家長傾向于雙學籍準備,但是學生學習壓力會很大,不僅要學習國外課程知識,還要學習國內(nèi)課程知識,參加會考、高考等,雙向?qū)W習學生會比拿國外學籍的同學來說更辛苦。
既然打算讓孩子入讀上海的國際化學校,那么家長就要提前做好準備,對國際化學校有一個了解和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