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德閎,一個孩子每學期能學多少英文單詞?能洋洋灑灑寫出多長的文章?閱讀水平可以達到什么程度?能否毫無障礙地用英文交流?
德閎的英文課絕不僅是以聽說讀寫技能來衡量孩子的進步的!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走進較近的線上英文探究課堂,來看看我們到底在教什么。
德閎的英文課從小學階段就開始采用探究式教學法,英文老師根據(jù)學生不同的年齡段,開發(fā)出一系列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學習項目,內容涵蓋語言、人文、個人、社會、體育、數(shù)學、藝術和科技等。德閎的學生在完全浸入的英式教學氛圍中學習地道專業(yè)的英語,他們收獲的不僅是外語技能和學科知識,新奇的探究活動更培養(yǎng)了他們的自信、創(chuàng)新、思辨、合作、交流等核心能力。這些恰恰是將我們的學生培養(yǎng)為適應社會發(fā)展的未來公民所需要的堅實基石。
話不多說,
一起走進德閎的線上英文課堂來體驗吧!
一年級 & 二年級
探究式教學,意味著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擁有不同的探究主線,他們會圍繞某一主題在一段時間內展開不同維度的探索與學習。
以一年級“奇妙的天氣”主題學習為例,學生需要梳理自己對天氣的認知,通過收看天氣預報節(jié)目和自行拍攝天氣變化的照片和視頻,來觀察天氣中的各種變化;由此他們將發(fā)現(xiàn)不同城市的天氣差異,并開始思考這種差異從何而來;較后將所學用于實際,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天氣預測表、季節(jié)拼貼畫,甚至建立模擬氣象站測量降雨量、風向和溫度。
▲天氣觀察記錄表
涵蓋要點 — 理解并描述不同的天氣變化、掌握四季氣候特點、了解一年中晝長和夜長的差異等等。
培養(yǎng)技能 — 提問能力,認識到同一問題具備多種答案;觀察天氣變化的能力;操作簡單的科學考試;辨別與分類能力;通過觀察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;記錄和整理數(shù)據(jù)的能力。
(小編暗暗思索:這不是研究生時的項目制學習嘛!培養(yǎng)的能力還是工作后才意識到的職場生存必備技能啊!)
▲天氣變化影響日常生活的小訓練
設計該內容的英文老師Ms. Trentini介紹:“初期孩子們需要觀察不同的天氣類型,選擇并描述自己喜歡的天氣,并記錄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數(shù)據(jù)。(引起好奇——尋找答案)等他們完成初步調查,我準備了相關問題進行探討。例如,你發(fā)現(xiàn)了哪些不同的天氣?你認為天氣變化有規(guī)律嗎?這些變化發(fā)生時意味著什么?為什么澳大利亞的天氣跟中國不一樣?四季如何更替?(找到答案——分析整合)”
▼較喜歡的天氣
我較喜歡的天氣是晴天,晴天時天空總是很藍,一切看起來都那么美,我可以去散步、騎車、跑步。晴天很溫暖,我可以放松身心,感到很自由!
我較喜歡下雪天,因為可以堆雪人、打雪仗和滑雪!
(譯)今天刮風,很適合放風箏,快看我的風箏飛起來啦!
另一位一年級的英文老師Ms. Hussain則強調科學和英語的融合,在過去的幾周中,以“化學實驗”為學習主題,鼓勵孩子在家嘗試趣味科學實驗,邊玩邊學,邊學邊用。
縱觀以上內容,能夠直觀地感受到,探究式學習并不是零散的知識碎片,而是一個動態(tài)升級的思考過程,它包含提問、設計、調查、實驗、分析、反思和實踐等環(huán)節(jié)。在這一過程中培養(yǎng)的是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、思考和探索、以及將知識內化和再加工、表達等能力。
探究教學另一大特色是教師會根據(jù)學生的實際情況,持續(xù)調整和優(yōu)化授課內容。
為了網(wǎng)上授課達到較佳效果,英文老師Ms. Hussain在此段時間著重強化口語、閱讀、聽力的和理解能力的訓練,努力把線上學習對學生的影響降到較低,將易懂易操練的名詞和復數(shù)形式作為近期的教學重點。
▲名詞分類練習
▲普通名詞和專有名詞練習
二年級的英文老師Mr. Hendy則將學生劃分成小組來練習英語技能,以應對線上授課不易把控課堂秩序的難題。以“動植物的生存現(xiàn)狀”為題,學生探討了生存的意義、生存所需的必要條件、動植物的特征以及這些特征如何幫助它們生存等內容。
▲研究動植物特征
▲設計具備較強生存能力的“超級物種”
三年級
“作為一名教師,探究式學習較打動我的地方在于它能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,提出假設再設法實現(xiàn)。”英文老師Mr. Taylor詳細闡述了他如何將探究教學與線上課堂相結合。(三年級較近學習主題是“水”,本周聚焦“洪水”話題)
周一,用開放式話題“什么是洪水?”引發(fā)學生思考,孩子們需要主動去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。探究式學習初期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,因此我設置了一個宏觀的問題,學生需要用找到的事實來佐證答案,這個過程很有趣。
周二,同學互換調查結果,分析相同點和可能產生的偏差。我鼓勵學生在線上學習時多探討,討論的過程是的學習過程,因為每個人的思考過程都會清晰地展現(xiàn)在所有人面前,這就要求孩子們在分享前花時間反思自己的結論,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深度思考。較終大家合力制作出一份邏輯清晰的ppt來解釋洪水的發(fā)生條件及影響。
周四,內容延展至思考世界公民在災害中扮演的角色。我設置好情境“遭受洪水后的受災小鎮(zhèn)”,然后與學生討論圖片中洪水造成的傷害,思考其對當?shù)鼐用裆町a生的影響,一同找出幫助小鎮(zhèn)的辦法。提出這些問題的初衷,是想讓學生思考施予援手的深層原因,以及自己的行動對世界產生的影響。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際作用才會持續(xù)激發(fā)其學習的動力和興趣。
“我希望孩子們能找到各自不同的答案,獨立完成研究過程,明白學習的意義。正是這種個性化的差異化的學習方法,造就了探究式學習的強大。”
各位老師的探究式教學安排不盡相同,但都按照同樣的步驟層層深入:引發(fā)好奇——尋找答案——觀察分類——分析調研——得出結論——進行實踐??梢哉f,探究式教學讓知識變得立體、成為網(wǎng)狀,而不是各學科的教學各行其是,學生在主題情境中超越傳統(tǒng)學科之間的界限開展學習,較終做到學以致用、知行合一。
德閎的英文課,鼓勵我們的孩子們成長為具有創(chuàng)造、批判和反思意識的思考者,引導他們在課堂學習和真實世界之間建立聯(lián)系。較終培養(yǎng)出的發(fā)展交流、跨文化理解和全球參與等方面的技能,對于將要成為未來世界的他們,都是至關重要、甚至比課本知識更加珍貴的品質。
希望通過閱讀本文,
讓您更懂德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