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名互聯網企業(yè)就職的小學生家長,2021年下半年著實被兩個詞兒沖擊到了,先是互聯網界的“元宇宙概念”,接著是教育界的“減負”。
作為元宇宙孩子的媽,不得不好好研究下什么是“元宇宙時代”,經過百度詞條提煉核心觀點:元宇宙時代對于沉浸感、參與度、永續(xù)性等方面會有更高的要求。
廣州源雅學校
那元宇宙時代的孩子們應該如何在國家倡導的“減負”下應對未來的世界呢?對于學校又應該如何去培養(yǎng)能夠適應“元宇宙時代”的孩子呢?
廣州源雅學校(以下簡稱“源雅學校”)這學期舉辦了主題為“未來看得見 熱愛有回響”教學開放日暨超學科探究結題展。近500位家長蒞臨學校參觀游覽,有在籍學生的家長過來考察教學成果的,也有準備轉學插班的家長帶著孩子過來體驗學校學風與校園文化的......
一起來開啟源雅之旅吧~
一進入校門,長長的走道兩旁用KT板展示的是一個個精神抖擻的“出彩少年”,有勞動之星、有學習之星、有藝術之星、有創(chuàng)新之星……
為什么這么多各種各樣的“星”呢?學校的教育是:出彩教育,人人出彩。因此學校尊重每一位孩子的獨特性,發(fā)現每一位孩子身上獨特的出彩點,給予肯定。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個性化教育,源雅學校已經做到了,并且在持續(xù)踐行精進。
第二站進入學校的展廳,學生們日常的課業(yè)作品被一一展出,每一個區(qū)域還有專門的學生講解員進行作品講解,有國畫美術作品區(qū)、手工藝術品展區(qū)、機器人編程作品展區(qū)、學校特色木工藝術品展區(qū)等等……
不同社團的學生作品展示
最亮眼的當屬每個展區(qū)的小講解員,他們用自己簡單的語言和對藝術的理解,向每一位參觀的家長闡述著老師教給他們的方法、技巧。
趙媽媽認為,這次輸出對于每一位孩子而言一定是刻骨銘心的記憶。學校的教學一直遵循本杰明·富蘭克林的一句話:
“告訴我,我會忘記;
教給我,我可能會記住;
讓我參與,我才能學會。”
這樣的方式就是對這句話的驗證,也讓孩子們感到成就感滿滿同時鍛煉了孩子們的公眾演講能力。趙媽媽一直覺得自信力是每一位孩子應對未來重要的能力。
穿過長長的、豐富多彩的展區(qū)后,來到了校長的演講區(qū),讓一位吃貨媽媽忍不住要驚呼的就是兩旁的茶點美食,據說全部是學校的食堂出品,必須好好品嘗一下。
高曉玲校長在演講
當代藝術家李綱教授留下墨寶“源己雅人”為源雅學子賦能
第三站是進班聽課,這是家長們期待的環(huán)節(jié),終于可以看看“神獸在籠”到底是怎么個優(yōu) 秀法?
第一節(jié)語文課,是301班班主任的課程,先說說精神面貌,上課起立,孩子們聲音洪亮、坐姿端正,回答問題舉手有序。老師著職業(yè)裝、溫柔且有力量。
再說說老師的授課方式,至少已經顛覆了趙媽媽對于課堂的認知。已經不再是從前的老師到學生的填鴨式單項輸出,老師和孩子們更像是在就一個課程主題的研討式教學,更多是啟發(fā)孩子們思考和回答,還增加了成年人培養(yǎng)領導力常用的“無領導小組研討”方式讓孩子們進行團隊合作。
第二節(jié)數學課,聽說301班的數學老師可是會變魔術的老師呢,果不其然,數學老師將游戲思維和學習有機結合,開場就先做個數學運算3分鐘大PK,課程收尾也是用本節(jié)課知識運用大PK游戲的方式來加強孩子們對知識的吸收和運用。數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,而是數字游戲。
趙媽媽仔細觀察了班級22位孩子,每一節(jié)課下來幾乎每一位孩子都有機會發(fā)言,老師這樣潤物細無聲的滋養(yǎng),趙媽媽相信孩子們一定會茁壯地成長起來。
接著各位家長欣賞了每一位孩子的成長手冊,老師們用心地收藏著每一位孩子成長過程的痕跡,孩子們講到本子的每一頁,都是那樣的自豪和驕傲,他們陽光、自信。
他們學會了發(fā)現自己和身邊同學不同的品質,也欣然地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并愿意為之努力。
最后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是壓軸的大戲,超學科探索課程主題展,這也是源雅學校自主開發(fā)的特色課程,通過超學科的探索,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感知世界。
比如社交主題、運動與健康主題,展板上張貼的都是他們自己探究的成果,每一個主題前都有孩子們進行主題講解,通過聆聽孩子們的講解,趙媽媽非常確信孩子們對于每一個主題的理解都是深刻的。在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自信和發(fā)光的眼睛。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意義的教育。
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彭凱平在《生命成長》中發(fā)表了“幸福就是有意義的快樂”,經過一個下午的開放日,趙媽媽確信源雅的學子們是幸福的,他們的未來是看得見的,熱愛是有回響的。
這兒的天空即使在冬季,也總是艷陽高照。
這兒的學生即使玩鬧著,也總是在學習著。
這兒的老師不做功利教育,而是以更長遠的眼光去發(fā)展孩子。
將元宇宙時代的沉浸感、參與度、永續(xù)性融入教育,培養(yǎng)幸福的“出彩”孩子。
將“減負”真正落到實處,有加有減,這兒就是廣州源雅學校。
聲明:本文作者:廣州源雅學校301班的學生家長趙秋石女士,僅作分享之用